推广 热搜: 股票  大宗商品    小麦    银行 

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2-01-21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浏览:43    评论:0    
核心提示: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1月18日(星期二)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女士。


下面,先请刘国强先生作情况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我先做一个开场白,向大家报告一下前一阶段金融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金融委统筹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助力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货币政策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基于我国经济增速前高后低的形势变化,强化跨周期调节。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较多,人民银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用好再贷款和两项直达工具,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在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到常态的同时,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人民银行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7月,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早为下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8月,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9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11月,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12月,再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年中和年底两次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引导金融机构跨周期做好年底和下年初信贷安排;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1年期LPR下行0.05个百分点,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将两项直达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上半年我们没闲着,下半年也很忙,但是忙中也不乱,我们每个月都有一些动作,这些动作的目的也都很清楚,尤其是下半年,都是围绕着稳增长,同时兼顾优化结构。


总的看,2021年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1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2021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分别同比增长9.0%和10.3%,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两年平均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5%和11.8%,同2020年、2021年平均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2021年末,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上年末下降7.7个百分点,保持基本稳定。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0.2个百分点。2021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3%,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4400万户,11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比2020年12月下降0.1个百分点。


2022年,人民银行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具体来看,人民银行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地区的信贷投放,优化结构。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树立“风险中性”理念,金融机构要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目标,汇率可能在短期偏离均衡水平,但从中长期看,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会对汇率偏离进行纠正。谢谢大家。


邢慧娜:谢谢刘国强副行长的介绍,下面大家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是,今年稳字当头,那么央行如何在稳的基调之下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的任务,体现货币政策“进”的方面?谢谢。


刘国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下半年开始前瞻性发力。通过在7月前瞻性降准0.5个百分点等措施,提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为下半年也为2022年一季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做好铺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21年12月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将两项直达工具转化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一个是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我们要求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要延期,而且要求他们应延尽延,同时我们提供一定的政策激励。另外一个就是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两个直达工具。现在疫情常态化,经济也常态化,所以这两个政策转换为市场化的政策工具,过去有点要求加上激励,现在转为市场化,就是自愿加上激励,就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自己谈,愿不愿延,它如果愿意延,我们也提供激励,所以这是两个直达政策工具转换为市场化工具。发挥跨周期调节能力,支持2022年的经济增长。


当前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进要服务于稳,不利于稳的政策不出台,有利于稳的政策多出台,做到以进促稳。简单说,当前重点的目标是稳,政策的要求是发力。怎么发力?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二是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金融部门不但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主动找好项目,做有效的加法,优化经济结构;三是靠前发力。现在虽然是年初,但一年的时间很短,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我们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场关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所以我们不能拖,要走在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个方面也都在发力,我相信我们也会发现一年的时间也挺长的,过了几个月“经济下行压力大”会成为“昨天的故事”。发什么力呢?


一是保持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促进结构稳步优化。创新和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


三是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继续发挥LPR改革的效能,切实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稳定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存款竞争无序的话,存款的利率就会特别高。比较差的银行、经营不好的银行,拉不到存款,就利用高利率诱惑老百姓存款,这样就会把存款利率带高,别的银行不得不跟上,整个银行存款秩序或者存款的利率水平会被比较差的银行引领,所以存款的秩序很重要。另外,存款利率如果太高,贷款的利率就很难降下来,企业融资成本也就很难降下来,所以我们现在下了大力气,维护存款市场的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推动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新变化,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请问目前效果怎么样?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去年下半年,恒大等个别房地产企业风险显性化,受此影响,房地产各类主体避险情绪上升,金融机构也出现了短期的应激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金融管理部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出险企业风险化解工作。二是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三是出台《关于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导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风险化解和行业出清。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近期房地产销售、购地、融资等行为已逐步回归常态,市场预期稳步改善。从数据上看,2021年末,全国房地产贷款余额52.2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9月末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7734亿元,同比多增2020亿元,较三季度多增1578亿元。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要求,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谢谢。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央行周一超预期同时下调了MLF和逆回购利率,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开启了新一轮的宽松周期,本周LPR是否也会有相应的下调?与此同时,美联储释放出加速Taper和加息的信号,人民银行是否担忧中美货币政策背离所带来的资本外流或者人民币贬值等冲击,在中美宏观政策协调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安排?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1月17日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和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也相应下行,LPR报价行报价时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和市场供求等因素,LPR会及时充分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引导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有力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我们注意到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也有较强预期,我国的宏观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应对疫情以来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好跨周期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金融体系自主性和稳定性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这些都有助于缓和和应对外部风险。总的看,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对我国影响有限。


下一步,人民银行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根据国内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同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请问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有哪些结构性特征?对2022年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量有哪些预期?谢谢。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全年的增量是31.35万亿元,比上年少3.44万亿元,但是比2019年多5.68万亿元,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仍然较大。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是10.3%,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的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从结构上看: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保持平稳。2021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20.11万亿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比2019年多3.36万亿元。


二是债券融资回归常态,股票融资多增较多。2021年政府债券融资是7.02万亿元,比上年少1.31万亿元,主要是上一年发行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2021年回归常态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是3.29万亿元,比上年少1.0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4万亿元,比上年多3434亿元。


三是表外融资减少较多。2021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2.67万亿元,比上年多减1.35万亿元。


2022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就在昨天人民银行把逆回购和MLF的利率都下调了10个基点,我想问一下这次下调利率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利率下调之后会起到怎样的效果?谢谢。


孙国峰: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采用市场化招标方式开展操作,中标利率通过参与机构投标产生,利率水平取决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状况、金融机构对央行资金的需求以及市场预期等多种因素。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1月17日开展了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增加流动性供给,提前对冲1月份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春节前现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其中,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从2.95%下降到2.85%,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从2.20%下降到2.10%。


此次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体现了货币政策主动作为、靠前发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通过LPR传导降低企业贷款利率,促进债券利率下行,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支持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稳定经济大盘,保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谢谢。


第一财经记者:最近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社融增速下降比较快,我们关注到一些券商发的研报表明,他们认为2022年应当适当刺激融资恢复增速,在您看来2022年杠杆率是不是有可能会企稳回升呢?谢谢。


刘国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2021年,在科学有效防疫背景下,稳杠杆促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比2020年末低7.7个百分点,如果按照季度看的话,已经连续5个季度杠杆率下降。影响宏观杠杆率有分子的因素,也有分母的因素,分子就是总债务,分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就是说宏观杠杆率是总债务除以GDP。从分子看,去年总债务水平总体平稳,作为分母的GDP明显扩大,增长比较快,特别是跟2020年比,GDP增速大幅加快,这对降杠杆作用非常突出。我国疫情防控得力,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韧性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发挥出来,GDP增长就比较快,分母大了,宏观杠杆率就下来了。


预计2022年宏观杠杆率仍然会保持基本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五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杠杆越低空间越大。从国际上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比较好的,经济增长韧性比较足,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速仍然会快于主要的发达经济体,这样的话分母会保持比较大,这就为未来更好保持宏观杠杆率水平创造了条件。我们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协调,立足于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好跨周期货币政策。谢谢。


CNBC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购房和房贷有哪些有利的政策支持?第二,关于数字人民币,想多了解试点和研发的进展如何,比如有什么交易的日活信息可以分享?数字人民币对消费和其他场合会有什么新的尝试?冬奥会期间,也会有更多的外国人到来,会不会有什么尝试?谢谢。


邹澜: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地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部署,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进一步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把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落脚到服务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上去,让更多的企业、个人能感受到数字人民币的价值,充分激发产业各方的积极性。


您的第一个问题,关于购房政策,房地产最核心的特征之一是区域性,在房地产长效机制管理框架下,更多地是落实城市政府属地责任,结合当地市场形势,因城施策实施房地产调控。所以关于购房政策,可以向各城市政府了解。关于房贷政策,刚才我也简单作了介绍,还是会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根据长效机制的安排,保持基本稳定。根据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总体要求,稳预期首先就是政策预期要稳。当然,刚才我也提到了,基于去年下半年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各方面尤其是部分金融机构基于对市场形势、风险演进的判断,有一些应激反应,所以去年9月下旬以来,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起,加强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帮助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判断市场形势变化,更好执行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还是想关注一下货币政策的问题。请问一下在昨天降息的基础之上,央行如何看待下一步降准的空间和可能性,特别是1月份是否有可能继续降准,一季度还有没有降息的空间?谢谢。


刘国强: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关于利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2019年LPR改革以来,我国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我建议下一步观察利率要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看实际的贷款利率变化,也就是说直接看结果,看看是什么就可以了。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持续优化LPR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信贷市场竞争性,有效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上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另外一个角度,要看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也就是说,分析原因看看为什么?LPR是由报价行根据对最优质客户的实际贷款利率市场化报价形成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都会影响LPR报价,还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及存款利率监管等,对资金的成本也会产生影响。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7月和12月两次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优化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12月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带动去年12月的一年期LPR下降了5个基点,就是银行的资金成本下降,带动贷款利率相应下降。今年1月17日,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7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的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也相应下行,过两天,就是20日,商业银行会给出最优的贷款报价利率。商业银行对资金成本等各种因素比较敏感,会及时考虑各种因素的最新变化,进行报价。


借这个机会我想对LPR,也就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再做一些技术层面的补充介绍。LPR只有一个总的,没有分行业的LPR。LPR有1年期和5年期这两种期限品种。金融机构发放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等利率定价一般参考1年期LPR,就是投放短期贷款一般参考1年期LPR。发放中长期贷款,比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这些利率定价期限比较长,参考的是5年期的LPR。LPR是一个宏观变量,它的变动不针对具体的行业。也就是说对所有行业也都有影响,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是一个总量性的、普惠性的。它不是为张三量身定做的,也不是为李四量身定做的,但是利率变化以后,对张三、李四乃至对王五都会有影响,所以它是一个普惠性的,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行业和个人。


关于准备金率。2021年,人民银行分别于7月与12月两次全面降准各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2.2万亿元,长期资金优化了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降准之后,当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8.4%,这个水平已经不高了,无论是与其他发展中经济体还是与我们历史上的存款准备金率相比,应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都不高了,下一步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以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现在利率有比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会不会影响汇率?中方将如何应对这一情况?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公司借贷的需求是不是疲软了呢?根据12月数据,我们发现银行间以及银行对企业都在进行一些短期的贷款,这是否意味着公司的借贷需求正在变得疲软呢?谢谢。


孙国峰:我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市场供求、国际市场走势等诸多因素影响,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主要由市场决定,既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弹性增强,双向波动,这是人民币汇率发挥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的体现,也有利于促进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变化,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我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国内经济稳健发展,为保持内外均衡提供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看,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动态均衡。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以我为主,发挥人民币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强化预期管理,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关于第二个问题,2021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前瞻发力,通过降准、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等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12月以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再次降准0.5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实施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这些措施既有助于2021年稳定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也有助于跨周期助力2022年平稳开局。2021年全年新增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在2020年新增贷款较2019年同比多增2.8万亿元基础上,进一步同比多增,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因为2020年贷款已经比2019年大幅度地同比多增,所以2021年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同比多增。2021年12月当月新增贷款1.13万亿元,同比略有少增,主要是2020年应对疫情期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力度较大,贷款基数比较高。从历史规律来看,12月往往是贷款小月,2016年到2019年12月份平均的新增贷款不到1万亿元,所以2021年12月贷款与疫情前年份相比力度仍是增大的,体现了政策靠前发力的成效。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推动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了10个基点,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随着人民银行出台各项政策效果的显现和积累,金融机构将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将进一步增强,信贷资源将更多流向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谢谢。


阮健弘:刚才这位记者提的第二个问题,我还可以再补充一些数据。


去年末,企事业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增速是11%,比上一年是低了1.4个百分点,但比2019年末高了0.5个百分点,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量是12.14万亿元,与上一年增量基本持平。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9.24万亿元,同比多增了4642亿元。


我们再来看看中长期贷款的实际投向,从实际投向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中长期资金的支持力度仍然比较稳固。具体来看:


第一,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1.8%,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要高18.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67万亿元,同比多增300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是32.8%,全年新增3643亿元。


第二,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较多。2021年末,工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是22.6%,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2.49万亿元,同比多增6503亿元。


第三,基础设施业的中长期贷款平稳较快增长。2021年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的增速是15.3%,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新增3.82万亿元,同比多增7346亿元。


第四,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水平。2021年末,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15.4%,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1.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5万亿元,同比多增2618亿元。谢谢。


刘国强:关于第一个汇率的问题,我再补充几句,供你参考。现在观察汇率变得越来越难了,比如原来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关系的互动是比较有规律的,经常出现跷跷板,也就是美元升一点,人民币就相对贬一点。2021年出现了几次美元走强,人民币更强的情况。这好像不可理解,短期的观察难度增大。但这又在情理之中,比如说经济增长去年比较快,贸易顺差比较大,尤其是前期大家预期都比较好,所以支撑了人民币走强,这就导致短期出现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情况。但是,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成一个阶段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总体还是合理均衡、双向波动,所以从更长周期来看并没有改变什么规律,只不过短期的测算、短期的预测就显得更难了,长期来看还是一个比较平稳的。


另外,中国是大国,持续的单边升值或持续的单边贬值,在大国很难出现,在中国更不可能出现。因为我们的宏观调控是有度的,我们也没有大水漫灌,还是按照经济规律做事,微观的市场机制也比较有效,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干扰因素,但总体上还是合理均衡、基本稳定。谢谢。


邢慧娜:感谢几位发布人非常专业也非常详尽地回应和介绍,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儿,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


文章链接:http://phlx.cn/news/show-1148.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闽ICP备12017823号-9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学习网,股票行情,新手炒股,股票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