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股票  大宗商品    小麦    银行 

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春耕备耕

   日期:2022-02-24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浏览:71    评论:0    
核心提示: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春耕备耕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 张忠宁


张忠宁: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第28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银保监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生产和春耕备耕,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全力做好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生产金融服务,围绕良种繁育、高标准农田建设、春耕备耕、农机装备、粮食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制定差异化支持措施。截至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4.57万亿元,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2.71万亿元,农产品加工贷款1.2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8个百分点,其中,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农户经营性贷款余额6.0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47%。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引导银行业保险业不断深化农村融资改革创新,积极回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求,全力服务农业农村生产、春耕备耕。


一是助力初级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金融投入。我们将引导金融资源优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着重加大对产粮大县的金融投入。在粮食主产省产粮大县加快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倾斜配置信贷资源。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核心,围绕促进大豆和油料增产、“菜篮子”产品供给,持续加大信贷、保险服务供给。


二是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乡村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核心,发挥金融资金与技术优势,凝聚政府、金融、市场、科技合力。建立完善重点产业信息政银共享和工作联动机制。增加政策性转贷业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占比。指导银行机构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基本全覆盖,充分运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定期更新发布的示范组织名单,以及各地建立的新主体共享信息,大力发展符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和特点的贷款。


三是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发展。鼓励银行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基于大数据和特定场景进行批量获客、精准画像、自动化审批,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村地区长尾客户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半径。鼓励保险机构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健全精准高效验标、查勘定损机制。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湛东升先生;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张青松先生;中国农业再保险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郭莉女士,请他们介绍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春耕备耕有关情况。 下面,请三位发布人作情况介绍,先有请湛东升行长。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湛东升


湛东升:


谢谢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首先,对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关注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农发行作为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全局,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重中之重,去年累计投放贷款2.34万亿元,其中,涉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贷款7500亿元。同时,坚持优惠支农,让利实体经济。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刻,做好春耕备耕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至关重要。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冬小麦预计2月下旬开始返青,3月20日春分前后进入田管高峰,我行正有力有序支持春耕备耕,将金融活水注入田间地头。


一是支持政策“实”“惠”并重。聚焦耕地和种子两大关键,陆续出台了8个支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意见,推出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40条措施。实施差别化优惠政策,利率上,给予对客利率和内部定价双重优惠;期限上,对纳入省级(含)以上“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贷款期限适当延长;对列入今年全国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的项目,倾斜力度更大,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低成本的信贷支持。


二是支持领域“广”“深”结合。围绕耕地,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等,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围绕种子,重点支持种业科技成果转化、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等,助力种业振兴;围绕生产资料,支持农机装备、农资供应等;围绕社会化服务,支持领域从农业生产托管到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解决方案,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是信贷支持“早”“快”兼顾。开辟贷款“绿色通道”,确保贷款及时到位。截至2月10日,我行共发放春耕备耕贷款700亿元,同比增加421亿元。此外,提前布局支持大豆、油料生产和生猪、禽畜水产、蔬菜等“菜篮子”工程,真正做到“政策发力适当靠前”。2022年,我们在支持农业生产方面,预计我行农地贷款投放将不低于1000亿元,投贷联动支持种业振兴200亿元,支持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供应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菜篮子”工程贷款投放不低于200亿元。不误农时保春耕,农发行始终站在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的第一线。以上是农发行支持春耕备耕情况,谢谢大家!


张忠宁:


感谢湛东升行长的介绍。下面请中国农业银行张青松行长介绍有关情况,他是我们新闻发布会的老朋友,已经来过三次了。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行长 张青松


张青松:


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关心支持。中国农业银行始终把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为服务“三农”的头等大事,将支持春耕备耕作为重要工作,每年都作出专项的部署安排,单列信贷计划、配套具体措施。2021年,农业银行专门出台了金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振兴专项方案,在吉林、新疆等地创新“黑土粮仓贷”、“新粮通”等特色产品模式。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等纳入重点支持领域。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高效信贷服务。与国资委及六家涉农央企签订服务乡村振兴合作协议,把开展粮食产业链与农资生产供应金融服务作为重要的合作内容。截至2021年末,农行涉农贷款余额4.76万亿,比年初增加了5311亿元,增速达到12.6%,农业贷款余额7643亿元,较年初增加了1257亿元,增速达19.7%,粮食安全领域贷款余额1926亿元,较年初增加了280亿,增速达17%。2022年,农业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做好耕地保护、粮食全产业链、大豆、油料、“菜篮子”、农业科技、重要农产品等的金融支持。春耕备耕现在已到关键时期,农业银行近日已下发通知对春耕备耕金融服务工作作出具体要求,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一是全力保障春耕备耕的信贷供给。聚焦种粮大户、农机农资生产供应、粮食加工流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足额保障各地春耕备耕的信贷需求,计划今年发放春耕备耕相关贷款1500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1000亿元以上。


二是重点做好脱贫地区春耕备耕金融服务。我们把做好春耕生产金融服务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优先保障832个脱贫县特别是160个国家重点帮扶县贷款规模,做到应放尽放。加大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支持,助力脱贫人口全年农产品种植收入有所增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突出抓好种业领域金融支持。围绕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基地建设、种业企业扶优等关键领域,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加大金融支持,力争2022年在种业领域信贷和直接投资资金投放100亿元以上。


四是积极助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国家2022年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因地施策创新增加金融支持。深化与水利部合作,完善支持重大水利工程专项政策,加大国家水网骨干工程,172项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金融服务力度。对符合监管要求的灌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优先准入,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助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大力支持农机农资等生产资料的供给,对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农机补贴工作安排,推广额度最高达300万元的农机购置贷款,对纳入国家补贴范围的农机购置客户优先审贷、优先放贷,及时满足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农机购置资金需求。助力北粮南运,重点支持东北地区粮食收储、烘干、物流等企业,按照粮食储运节奏做好金融服务。对农机农资生产等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开展精准服务对接,围绕支付结算、季节性收购、仓单管理等“一户一策”提供金融服务。


六是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建立春耕备耕信贷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信贷审批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等机制。在农产品主产区支行网点设立春耕备耕服务窗口,安排专人优先办理业务,确保金融服务不误农时。运用金融科技让广大农户在手机上可以自助申请小额可循环运用的“惠农e贷”,力争全年累计投放7000亿元以上,余额增长1000亿元以上。大力推广手机银行乡村版,不断丰富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场景金融,助力春耕备耕驶上科技快车道。全国即将由南向北进入春耕繁忙时节。农业银行将把春耕备耕金融服务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其他金融机构共同努力,推动农业再获好收成。谢谢大家!


张忠宁:


谢谢张行长。下面请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的郭莉总经理,这个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也是第一次参加发布会。


中国农业再保险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郭莉


郭莉: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就支持春耕备耕的情况做一个介绍。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是经过国务院批复,由中央财政和八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由银保监会批准的中央金融企业,是我国唯一的一家专业的农业再保险公司。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定位于财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基本功能是分散农业大灾风险,推动建立并统筹管理国家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基金,加强农业保险数据信息共享,承接国家相关支农惠农政策。2020年12月底公司开业以来,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我们遵循质量第一,做好风控、服务三农的基本方针,在完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加强农业保险数据,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证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总书记还指出:“农业保险一定要搞好”,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配合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的使命和职责,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将把助力保障国家粮油等初级产品供给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发挥农业再保险分散农业大灾风险的作用,筑牢防风险底线,全力支持春耕备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工作。


一是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服务农险行业。我们聚焦农业再保险主责主业,主动适应农业风险保障需求,在春耕开始前已提前安排好2022年风险保障,与全部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签署风险分担协议,对春季生产投保农险的农户一次性承担其全部农险损失的20%,全力支持承保机构为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承保能力,我们预计提供风险保障达到1万亿元以上。在此基础上,中国农再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支持承保机构农险服务网络建设和科技赋能提升,把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解决好,强化农业再保险保障,发挥再保险“稳定器”作用。


二是以更大的统筹层次分散大灾风险。我国幅员辽阔,季风气候为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加之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市场价格风险日益凸显,农业保险大灾特征明显。特别是“春雨贵如油”,今年春季部分地区可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发生春旱。我们将紧盯农业保险大灾风险,通过再保险的调控功能,完善大灾风险保障,优化风险分散机制,扩大保险保障能力,农业再保险对于有效应对春耕恰逢旱季的风险,增强农业保险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以更强的数据共享助推农险高质量发展。我们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要求,以公司“约定分保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建设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探索推进农业保险数据治理,加强信息共享,支持有关方面和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及时掌握春耕春种情况,全面助力提升春耕备耕服务效能。


四是以更优的业务模式支持产品创新。近年来,银保监会加强农业保险经营条件管理,鼓励承保机构在西部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鼓励承保机构开发产品,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在做好约定分保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完善市场化业务运行机制,坚持保本微利,加强与承保机构业务合作,引导承保机构积极发展更高保障的农险业务,支持承保机构加大春耕保障类产品创新力度,落实有关监管要求,配合农业保险政策的落地实施,为金融保险服务春耕备耕作出应有贡献。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我们今年谋早谋时,截止到昨天(2月16日),中国农再为226万次的农户提供超过95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支持农业保险行业承保了6.4亿亩耕地,12.6亿头畜禽,2.9亿亩森林。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实现“国际一流再保险公司、全球领先的风险管理机构”的发展愿景,牢牢把握国务院批复的职能定位,聚焦发挥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的基本功能,不断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抵御极端农业灾害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和乡村全面振兴。谢谢大家!


张忠宁:


谢谢郭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发布会的主题提出问题。



经济日报:


您好,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农发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必须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请问农发行将采取哪些措施,配合国家做好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谢谢。


湛东升:


感谢你的提问。众所周知,土地是万物之源,耕地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是服务“藏粮于地”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严守耕地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端牢中国人饭碗的根本保障。农发行全力支持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于打造“农地银行”特色品牌,截止目前,我行农地贷款余额达3300亿元。


一是加大信贷资金的服务力度。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全面提升,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东北黑土地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通过金融服务加快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紧盯国家2021、2022年年均新增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任务,大力支持耕地建设,破解土地资源约束,增加耕地产出。按照“倒排工期加快推进,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的要求,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2021年农发行累计发放农地贷款1448亿元,贷款增速78%,投放力度再创历史新高。


二是优化信贷资源的政策倾斜。我们出台打造“农地银行”的支持意见,提出了耕地保护提升、农地综合整治、农地产业振兴、农地生态服务、农地制度改革、农地新型抵押等六大支持路径,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项目投资回报低、周期长、担保资源不足的特点,我们最大限度给予利率优惠,适当延长贷款的期限,扩大业务授权,有力地保障了项目用款需求和建设任务落地,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是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我们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各地区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和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运用“产业+”、“供应链+”等模式,通过政策性信贷资金杠杆,将上下游产业和企业串联起来,实现对产业链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有效缓解项目融资困境。下一步,我们农发行将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进一步提升对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谢谢大家。


张忠宁:


谢谢湛东升行长的介绍,不知道他的介绍能不能让你满意。下面继续提问。



中国新闻社:


您好,我是中国新闻社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农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离不开金融的助力,请问张行长,农业银行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和创新?尤其是在2022年信贷投放资源配置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安排?谢谢。


张青松: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跟您和大家报告一下2021年我们做的工作,然后再汇报一下今年的工作安排。2021年我们严格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聚焦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积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保证对832个脱贫县金融帮扶政策的稳定与连续。明确脱贫县金融帮扶政策在五年过渡期内继续有效,出台了158项政策措施,保证政策整体稳定、力度不减。截至2021年末,农行在832个脱贫县的贷款余额1.47万亿元,增速14.2%。


二是着力做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国家在去年8月份确定了160个重点县的名单,我们及时制定了金融支持的工作方案,出台政策、配置资源。截至2021年末,农行在这160个重点帮扶县的贷款余额达到2660亿元,增速近15%,新发放的贷款利率为4.15%,比160个重点县所在的省份县域贷款平均利率水平低了0.22个百分点。


三是突出做好脱贫人口的金融服务。农行加大对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支持,最高贷款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最长期限由三年延长到五年。截至2021年末,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余额达到了127亿元,贷款户数达到了32万户。农行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合作,创新推出了“富民贷”线上贷款产品,这种贷品的特点是免抵押、免担保,贷款期限最长可达到五年,最高额度可达到20万元,利率非常优惠。截至2021年末,“富民贷”的产品已覆盖了这160个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超过了5000万元。


四是创新定点帮扶模式。因为农行按照国家的安排,我们有四个贫困县是我们需要定点帮扶的。截至2021年末,农行在这四个帮扶县的贷款余额135亿元,当年增了16亿元,投入无偿帮扶的资金近6000万元。


五是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农行历来注重消费帮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扩大脱贫地区的产品与服务消费。截至2021年末,农行直接购买脱贫地区的农产品1.6亿元,我们还通过自建的兴农商城,实现了脱贫地区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2.6亿元。


六是深化东西部行合作。我们把农行的东部分行与西部分行连接起来,共同帮助脱贫地区的各项发展。2021年东部分行向西部分行引进了31个产业项目,引进帮扶资金1211万元。


这是我简单报告一下我们去年的工作。今年我们还会继续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和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致富这两个着力点,重点抓好脱贫地区的脱贫人口、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金融服务工作,确保脱贫县贷款的增速保持稳定,重点帮扶县的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一是抓好脱贫地区脱贫人口的信贷投放。2022年,农行将在832个脱贫县新增贷款1000亿元以上。严格执行监管部门过渡期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深化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合作,加快“富民贷”产品的推广,力争年底贷款余额达到10亿元。


二是突出强化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工作。确保对160个重点帮扶县的贷款增加300亿元以上,贷款增速高于全行增速,各重点帮扶县新增可贷资金的70%以上用于当地。


三是全力支持脱贫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对接脱贫地区现代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加大对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发、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与壮大。


四是做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的金融服务。在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措施作为重点支持项目,精准提供信贷产品与政策支持。推广专属产品支持易地搬迁安置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贷投入的力度,实施相对优惠的贷款利率,助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谢谢!


张忠宁:


谢谢张行长的介绍。下面继续提问。



金融时报:


您好,我是金融时报的记者。今年农业保险发展较快,去年保费规模再创新高,请问郭总作为唯一的专业农业再保险公司,在服务三农领域有哪些具体举措?下一步将如何助力农业保险实现高质量发展?谢谢。


郭莉: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让农业保险更好地走进农户、惠及农民,对稳定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的功能。农业保险越来越成为我国强农、惠农、富农的重要内容。成立中国农再是党和国家基于我国“三农”事业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保险服务“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国农再的基本经营方针就是“质量第一、做好风控、服务三农”,始终践行“三农”初心,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的正确指导下,聚焦主业,把握定位,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驾护航,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稳步推进约定分保机制改革试点。这是国务院批复方案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2021年,我们与35家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签署再保险标准协议,承担行业20%的农业风险保障,保费规模超过190亿元,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近1万亿元,服务农户1.88亿户次,全面增强了中国农业再保险保障能力和韧性,同时促进了农业保险费用列支和使用规范,为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提供基础保障,标志着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是及时启动理赔机制应对特大灾情。去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针对河南、山西等地出现的极端暴雨天气及台风“烟花”等带来的大范围强降雨灾害,我们及时启动部署,密切跟踪灾害损失情况,提前对受到较大不利影响的当地专业农险公司提前支付赔款,缓解其快速赔付的现金压力,共计为河南、浙江、山西、宁夏等出现特大灾情省份的种植险业务赔付资金超过10亿元,为农业大省灾后稳定恢复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稳定了农业保险市场,对增强行业发展信心和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提标产生积极影响,我们作为中国农业再保险市场主渠道的风险分散功能逐步彰显。


三是全面汇集农业保险数据信息。我们加快推进农险数据信息要素有效集聚,已实现35家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及其所辖2.5万个分支机构经营数据全覆盖,政策性和商业性业务数据的全覆盖,270多个种养林险种数据的全覆盖,农业保险全流程保单级和农户清单级数据的全覆盖,实现了全行业农业保险数据的实时传输、统一校验和共建共享,促进了农业保险数据的规范管理,夯实了农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四是积极搭建农业保险行业智库。我们将政策研究咨询作为履职重要内容,凝聚行业资源力量,积极推进组建农业保险专家委员会、设立中国农再研究院,搭建农业保险政策研究咨询专业智库,围绕粮食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农业保险经营费用情况等开展专题研究,形成10余份研究报告,为国家部委提供专业信息速递并多次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批示,相关政策建议转化为中央和相关部门农业保险政策或决策,积极发挥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参谋助手作用。同时,在去年中国农再也得到了全球著名评级机构贝氏评级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其在发布的《全球再保险行业展望报告》中认为,中国农再的成立对世界第二大再保险市场产生巨大影响,给中国农险市场带来变革,有效保证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谢谢!


张忠宁:


约定分保是什么意思?


郭莉:


约定分保是国务院批复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再保险承保方式,是通过财政部政策文件约定行业再保险方式,主要是保障农业保险行业再保险能力的稳定供给,否则的话再保险供给能力会随着风险的大小上下起伏,有时候充足,有时候不充足,有个约定分保机制可以起到稳定再保险保障稳定器的作用。


张忠宁:


大家如果不明白,会后可以继续跟郭总交流。下面继续提问。



上海证券报:


您好,我是上海证券报的记者。我想提的问题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农业银行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怎样的规划?谢谢。


张青松:


谢谢你。刚才湛行长已经对这个问题有过比较好的回答,因为农发行、农行原来是一家,现在尽管是两家机构,但是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落实总书记关于胸怀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底线上,我们的工作目标、工作的方向都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在很多方面有重要的协同。所以避免重复,我就给你简要的报一些情况,不一定是面面俱到的汇报。截至2021年末,农行粮食安全贷款余额达到了1926亿元,增速17%;种业领域贷款余额155亿元,增速21%。农作物种业重点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89%,制种大县种业信贷服务覆盖面达到49.4%。2022年,具体来讲,有这么几个工作的内容。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加大粮食安全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重点领域包括粮食种植、加工流通储备、种业振兴、耕地质量提升、农机农资等,服务的对象包括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涉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刚才报告了,我们在2022年要确保粮食重点领域的投放1000亿元以上、增量200亿元以上、13个粮食主产区的信贷投放显著增长。


二是围绕核心支柱,着力服务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依托核心企业,对接粮食的种植、加工、流通、科技、营销等全产业,向相关的产业联合体、产业强镇、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园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粮食产业领军企业、优质粮食工程的重点示范企业等,适当放宽信用贷款和供应链融资的条件。同时我们也积极支持大型涉粮企业实施跨境并购、开展大宗农产品贸易、建设海外加工储运设施等。


三是加大政策产品创新,更好满足粮食安全领域的金融需求。我们对农户有一项拳头产品,也就是利用对农户的信息建档,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核定授信余额,然后通过手机能够随借随还,我们叫做“惠农e贷”,这项已经达到了5000多亿余额的授信规模,惠及近500万农户,今年计划再增1000亿以上,所以我们还希望投放的量和覆盖的面进一步扩大。对涉粮的企业来讲,我们也开发了“智慧粮库”“智慧市场”等富有科技含量的金融产品,对这些优质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例如我们和中粮集团有非常好的合作,在粮食的收储的繁忙季节,能够实现双方系统的完全对接,能够便利农户的售粮,能够确保农户及时收到售粮款。我们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但我们也是坚持数字化转型,让我们的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使得农户、企业、产业等都获得便利的、有创新含义的金融服务。


四是深化多方协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合力。农行一直并且逐步加大与业务主管部门、地方公司、政策性担保公司及其他增信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很多不利于或者阻碍“三农”金融服务的一些难题,并且取得了很多的突破。今天我们在场的三个单位在很多领域都有卓有成效的合作。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支持,总书记提出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的任务,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谢谢!


张忠宁:


谢谢张行长。下面继续提问。



第一财经日报:


您好,我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请问中国农再在配合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益保险方面将如何发挥作用?谢谢。


张忠宁:


请郭总您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完全成本保险。


郭莉:


农业保险发展分为几个阶段,最初的农业保险发展本着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保额仅覆盖物化成本,保障的额度比较低。2017年中央推出了大灾保险试点,保额在物化成本基础上将地租覆盖在内,保障额度提高了一些。完全成本保险,把所有的跟土地、农膜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成本都纳入,所以完全成本是在原有基础上保障额度非常高的,这样的话,农户获得风险保障之后得到的赔偿也比较足额,获得感更好一些。


张忠宁:


原来应该叫物化成本,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人力、电费等等。加入原来的物化成本之后形成现在的完全成本,这个基础上如果要再进一步,就是咱们以前接触到的价格保险,就是市场变动的风险也给纳入进来了。请您继续介绍。


郭莉:


谢谢张主任的补充。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范围。”2021年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6月24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正式联合发布了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这一政策要求是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农业保险从“保成本”迈向“保收入”的关键一步,对增强广大农户的获得感,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中国农再将认真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参与配合政策落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一是聚力在稳定农业风险保障上见实效。稳定约定分保机制试点,为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供稳定的、持续的再保险保障,力争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同时,就约定分保机制试点等部分内容进行专项研判,使其更加契合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发展需要和风险变化需求。


二是聚力在建设数据信息系统上见实效。根据有关部门决策部署,以“约定分保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逐步推进农业保险数据和相关部门涉农数据的共享应用,建设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让数据“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业务健康持续发展,让信息系统近期成为政府管理农业保险的重要工具,远期成为承接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依托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抓手。


三是聚力在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上见实效。稳定农民收入的核心是管控好农业风险,尤其是对影响范围广、灾害强度高、经济损失重的大灾,加强风险保障。当前,要加快国家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研究,使之与约定分保机制互为补充,共同应对大灾风险,形成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全链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筑牢农业保险的风险屏障,切实保障试点稳健可持续。谢谢!


张忠宁:


谢谢郭总。刚才郭总介绍的收入保险,就是以前说的价格保险,这两个是一致的,完全成本保险加上收入保险就整个全覆盖了,从他的投入到产出,保险保障属于全部覆盖了,比较全了。下面继续提问。



中国银行保险报:


您好,我是中国银行保险报的记者。中央日前下发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与对种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肩负什么职责和使命,怎么样支持种业的振兴?谢谢。


湛东升:


感谢你的提问。2021年全行上下勠力同心,增强支持种业振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落地“南繁硅谷”、甘肃国家级玉米种子基地、成都天府国家级现代种业园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支持了隆平高科、荃银高科、垦丰种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全年累计发放种业贷款142亿,年末贷款余额221亿,我们努力地为种业企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性资金保障。


一是抓好制度设计和安排。去年年初出台了《关于支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投贷联动机构协同支持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指导意见》等4个专项促进文件,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安排不低于1000亿元的资金,2022年投贷联动安排不低于200亿元资金,就是专门支持各地的种企和重大项目。


二是找准重点支持的领域。聚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十四五”期间着力做优“种业科技助力贷”,充分发挥种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大“种业企业扶优贷”,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强“种业基地平台提升贷”,筑牢种业根基。


三是加快出台优惠政策。为更好支持现代种业发展,我行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种业业务给予利率定价优惠、调整贷款条件、优化担保方式、延长贷款期限等一揽子最优的资源配置政策。谢谢大家。


张忠宁:


非常精炼,比较明确地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因为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今天我们的发布主题就是围绕银行业保险业如何支持春耕备耕,农发行从政策行的角度怎样做好服务,农业银行作为农业金融的主力军,怎样发挥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做好这方面的服务,中农再作为加入到金融保障“三农”事业的一个“新兵”,也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向大家展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希望大家对今天的发布会进行全面的报道。非常感谢三位发布人的精彩介绍,也感谢各位记者出席今天的发布会,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发布人!


文章链接:http://phlx.cn/news/show-1429.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闽ICP备12017823号-9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股票学习网,股票行情,新手炒股,股票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