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导读
德国和法国外交部4日分别决定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天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俄方将对德国和法国的上述决定做出回应。
当地时间4月4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宣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德国子公司将被置于德国政府机构“托管”之下。他表示,由于该公司法律关系不明确以及违反相关条例,这一托管行为“是必要的,有助于保护德国公共安全和秩序、维护天然气供应安全”。
4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双方重点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王毅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就是劝和促谈。习近平主席多次全面阐述中国的立场主张,是我们应对当前挑战的重要遵循。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我们一贯的外交政策。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不谋求地缘政治私利,没有隔岸观火心态,更不会做火上浇油的事情。我们真诚期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和平。中方欢迎俄乌和谈,困难再大、分歧再多,也要坚持和平谈判大方向,直到谈出停火、谈出和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日前表示,西方在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发起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导地位。在全球贸易中,不少国家将更多使用其他货币,各国央行持有的储备资产将进一步多元化。
德国和法国决定驱逐俄外交人员
俄方表示将做出回应
据新华社消息,德国和法国外交部4日分别决定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俄外交部同日表示,俄方将做出回应。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4日发表声明说,德方当天宣布俄驻德使馆“大量”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已通报俄驻德大使。贝尔伯克说,德国将进一步收紧现有对俄制裁措施,加大对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支持力度。据德国媒体报道,德方宣布40名俄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他们5天内离境。
俄罗斯驻德国大使馆4日发表声明,证实德方宣布40名俄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声明说,俄方外交人员被无故减少,此举正在缩小俄德之间对话的空间,进一步恶化两国关系。
法国外交部4日发表声明说,法方决定驱逐一些俄罗斯外交人员,这些人员的活动“违反了法国安全利益”。据法国媒体报道,法方决定驱逐35名俄外交人员。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天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俄方将对德国和法国的上述决定做出回应。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俄罗斯将对等回应系列欧洲国家对俄外交人员的驱逐。他强调说,驱逐俄外交人员的行为是持续对俄施压的表现,“什么也改变不了”。
德国宣布“托管”俄天然气公司德国子公司
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4月4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宣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德国子公司将被置于德国政府机构“托管”之下。
哈贝克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德国子公司将临时交由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托管。他说,由于该公司法律关系不明确以及违反相关条例,这一托管行为“是必要的,有助于保护德国公共安全和秩序、维护天然气供应安全”。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将以受托人身份承担起股东职能,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以继续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这就是今天宣布托管的目的。
哈贝克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德国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经营着关键的基础设施,涉及天然气交易、输送和储存,对于德国天然气供应意义重大。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穆勒则表示,将通过托管“确保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德国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业务符合德国和欧洲的利益。”
俄罗斯对乌克兰军事行动开始以来,西方国家频频采取措施,冻结或没收俄罗斯机构和公民在海外的资产。受此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4月1日宣布,该公司已经撤出在德国子公司的参股及其他所有投资。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日前表示,美西方对俄罗斯海外财产采取的措施是经济强盗的精髓,无论从法律、道德还是经济角度来看,这种行为都没有任何依据,俄罗斯将以某种符合本方利益的方式,抵制这种经济强盗行为。
立陶宛宣布降低与俄罗斯外交关系级别
据新华社消息,立陶宛外交部4日在其网站宣布降低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级别,要求俄驻立大使离境,并关闭俄在该国克莱佩达市的总领事馆。
立陶宛外交部还表示,立驻俄大使也将于近期回国。
同日,拉脱维亚外交部长林克维奇斯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拉脱维亚将降低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级别。一旦内部程序完成,拉方将宣布具体决定。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4日对媒体表示,俄罗斯将很快对此做出回应,“回应措施不会让人久等”。
王毅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4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双方重点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
库列巴介绍了俄乌局势,表示中国是伟大的国家,倡导并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和平的关键积极力量。乌方重视中方的国际影响和威望,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希望中方继续为停火止战发挥重要作用。
王毅首先感谢乌政府和各界为协助中国在乌公民安全撤离所作努力,强调中国领导人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每一位海外公民的安危,希望乌方继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自愿留乌的少量中国公民安全。库列巴表示,乌方将为此作出最大努力。
王毅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就是劝和促谈。习近平主席多次全面阐述中国的立场主张,是我们应对当前挑战的重要遵循。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我们一贯的外交政策。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不谋求地缘政治私利,没有隔岸观火心态,更不会做火上浇油的事情。我们真诚期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和平。中方欢迎俄乌和谈,困难再大、分歧再多,也要坚持和平谈判大方向,直到谈出停火、谈出和平。
王毅说,战事总会结束,关键是如何痛定思痛,维护好欧洲的持久安全。中方认为应本着安全不可分割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真正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中方愿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相信乌方有足够智慧自主作出符合本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选择。
库列巴赞同中方看法,感谢中方给予乌方人道主义援助,表示乌方仍致力于同俄方进行和谈,找到持久解决办法,乌克兰愿成为欧洲的大门。王毅说,希望这扇门能通向欧洲的和平,通向乌克兰的发展,通向中欧之间的合作。
埃及外长说阿盟国家准备成为俄乌谈判的调解人
据新华社消息,埃及外长舒凯里4日在莫斯科表示,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国家准备成为俄乌谈判的调解人,以推动谈判进程,尽快结束军事对抗,达成和平解决方案。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4日与到访的阿盟乌克兰问题联络小组举行会谈,讨论乌克兰局势。这一阿拉伯部长级代表团由阿盟秘书长盖特率领,成员包括埃及、约旦、阿尔及利亚、伊拉克、苏丹和阿联酋代表。
舒凯里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阿盟国家的目标是促进俄乌直接谈判。阿盟对目前冲突地区人道主义局势以及冲突对全球包括能源和粮食在内的经济领域产生的消极影响感到担忧。
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方对阿盟就乌克兰局势所作决定表示感谢。他在与阿盟代表团的会谈中已阐明俄罗斯在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解决当前危机的前景及俄方为此作出的努力。
拉夫罗夫说,俄乌代表团正持续通过视频形式进行密集谈判,一旦谈判取得成果,俄乌领导人很可能举行会晤。他表示,希望乌方在谈判中以乌克兰人的利益为指导,而不是听取“来自远方的顾问”的意见。俄方将持续揭露有关乌克兰冲突中的虚假信息,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这些虚假信息作出具有蛊惑性的推断。他同时指出,西方国家“非法的和史无前例的”制裁正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阿盟秘书长盖特表示,阿拉伯国家主张严格遵守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机制实施制裁的既定程序,主张始终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框架下审议和作出有关制裁的决定。
据悉,阿盟代表团将于5日前往波兰首都华沙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
美西方对俄制裁或加速全球金融体系调整
俄乌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其间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不断加码。分析人士认为,持续的俄乌冲突可能将世界拖入旷日持久的经济战泥潭,加速全球金融体系调整,并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支付系统“被脱钩” 金融体系动摇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对俄“不友好”国家和地区购买俄天然气须改用卢布结算,如果拒绝以此方式付款,俄方将视为买方违约,一切后果应由买方承担。新规定自4月1日生效。
此前,美欧对俄罗斯实施多项金融制裁,包括将俄部分银行排除出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之外,一度导致卢布汇率暴跌。作为回应,俄推出天然气“卢布结算令”,以稳定本国货币和金融体系。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一国货币可能因通胀、做空、制裁而贬值甚至被弃用,但能源、大宗商品是“硬通货”。作为资源大国,俄罗斯祭出“卢布结算令”,既是对西方制裁的反制,也是一种摆脱西方主导支付体系的尝试。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日访问印度期间表示,俄印两国已经实施卢布-卢比贸易支付机制,将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石油、军事装备和其他商品的贸易,加大力度摆脱以美元为基础的支付系统。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在接受俄罗斯第一频道直播节目采访时表示,使用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的相关政策未来也将适用于其他商品的出口。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首席分析师尤什科夫认为,届时国际贸易结算体系或将面临重构。
国际金融生态碎片化经济成本提高
俄乌冲突以来,西方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划界”蔓延至经济、金融领域,迫使企业“选边站”,给经济全球化带来逆风,显著增加全球经济运行成本。
一方面,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不少西方企业决定撤出俄罗斯市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俄罗斯企业面临西方制裁,或被限制乃至切断与西方经济、金融联系。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列舍特尼科夫1日表示,一些俄罗斯大型上市企业在海外的存托凭证将回归莫斯科金融市场。此前,一些欧美国家证券交易所宣布暂停俄上市企业的存托凭证交易。
供应链咨询公司Resilinc首席执行官宾迪娅·瓦基勒认为,未来全球供应链将不再高效,可能推高全球通胀,加剧民生负担,拖累世界经济。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3月下旬发布报告,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3.6%下调至2.6%,并指出俄乌冲突是增长预期下调的主要因素。
全球规模最大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的贝莱德公司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日前表示担忧,认为俄乌冲突可能危及全球化进程。
美联社报道,过去数十年中,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自由贸易让不少国家受益,发达国家尤其享受了低价商品供应,从而保障经济增长和市场稳定。如今,世界可能与低通胀时代告别。
国际外储结构多元化美元地位削弱
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以美元为主导,美元地位在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美国国力上升的情况下确立。作为全球贸易结算和各国央行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美元成为美国影响全球金融、能源乃至经济命脉的重要工具和经济武器。
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已多次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显著影响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资产定价和汇率稳定。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放水”推动物价飞涨,并通过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向世界输出通胀,而后通过“收水”促使资本回流到逐渐恢复健康的美国市场,最终令不少国家蒙受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的双重打击。
随着美国近年为应对危机推出巨额量化宽松措施助推美元贬值并侵蚀他国经济果实,更多人士认为“去美元化”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渐成一种现实需要,“石油美元”和“外储美元”的地位面临挑战。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将金融“武器化”的做法进一步引发各方质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戈皮纳特日前表示,西方在俄乌冲突后对俄罗斯发起的金融制裁可能削弱美元主导地位。在全球贸易中,不少国家将更多使用其他货币,各国央行持有的储备资产将进一步多元化。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过去20年里,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从超过70%降至不足60%。美国及其盟友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决定引发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未来的激烈辩论,加速侵蚀了美元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