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6月30日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COFER中占比再度上升,续创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的角色,是人民币“国际化”全局的重要切面。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捷报频传。从IMF提高人民币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到国际上首个多边性质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出炉——在大幅波动的国际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前行。
人民币在全球外储占比升至2.88%
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的角色再度强化。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由去年第四季度的2.79%升至2.88%,位居全球第五。这也是IMF自2016年开始公布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上升,反映各国央行对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需求上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经贸往来更加紧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金融交易中使用更加广泛;同时,也与近年来各国多元化外汇储备资产组合的大趋势有关。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强,美元对主要储备货币出现明显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与其他国际货币相比,幅度相对适中,由此推动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从人民币储备规模来看,IMF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第四季度的3372.3亿美元小幅回落至3363.9亿美元。
关于规模下降的问题,娄飞鹏表示,一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总额较去年四季度明显下降,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规模都出现下降,且规模较大;英镑、澳元、加元等规模上升但上升绝对规模很小,绝对额的变化对比导致人民币在官方外汇储备占比上升的同时规模有所下降。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稳”,或许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好的概括。
近年来,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外汇交易份额中呈现稳步提升趋势。当前,人民币已稳居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和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
尤其是今年以来,尽管国际环境变化莫测,但人民币国际化依然稳步前行。上周,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BIS)签署了参加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的协议。这也是国际上首个多边性质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进展。
而就在今年的5月,IMF执董会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升幅1.36个百分点。人民币SDR货币篮子权重的提升,体现了人民币国际认可度的增强,也是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的充分表现。
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表示,凭借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中长期增值潜力,人民币资产对全球中长期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
国际官方投资者对于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还将如何演变?娄飞鹏表示,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发力,政策成效逐步显现,人民币汇率预计将在双向波动中维持基本稳定,叠加我国经济增长前景向好,这均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官方外汇储备中占比提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
人民币国际化仍具较大市场潜力。“目前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与中国经济规模、经贸体量并不匹配,未来仍有很大上升空间。”周茂华表示,与此同时,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未来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投资交易、储备中的作用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