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多,人民币汇率再次跌破整数点位“7”,刷新了2020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15日18时30分左右,外汇市场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最低触及7.0187,当天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也有明显下跌,不断逼近7.本轮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是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走势如何?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有两方面触发因素:一方面,美元指数近日创出20年新高;另一方面,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加深,出现了中美国债收益率倒挂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指出,事实上,2022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呈现出“盘整-急贬-盘整-急贬”的特征。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最重要原因是中美长期利差的迅速拉大。
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提到,近期人民币汇率调整主要是因为美国加码货币政策调整。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特别提款权)篮子里其他储备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贬值,但和其他非美元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相对较小,而且人民币对其他非美元货币都在升值,所以人民币并没有出现全面贬值。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称,汇率不论涨跌,都是各有利弊,应以平常心看待。汇率灵活性增加,有助于及时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累积;有助于发挥汇率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振器作用,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有助于减轻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提振投资者信心。
“虽然人们担心汇率贬值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外资担心的不是汇率的涨跌,而是不可交易的风险。”管涛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称,市场对汇率贬值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贬值预期可能加剧资本外流,冲击国内资产价格,引发金融风险。二是汇率贬值导致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挤压下游行业利润。三是加大外债的还本付息压力。四是对国内货币政策形成制约,稳增长政策空间受限。
“但上述风险均总体可控。”罗志恒表示,首先,当前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主因是美元指数快速走强。人民币仍是强势货币,并未形成强烈的贬值预期。其次,中国粮食、能源等的对外依存度要小于欧洲,且一直强调保供稳价,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输入性通胀压力,此外,中国总体外债规模不大,且宏观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他也指出,汇率贬值也有有利的一面。在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的背景下,市场担心出口增速快速回落,汇率贬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振出口;对于电子、家电、纺织服装等出口收入占比较高的行业,汇率贬值能够增加汇兑收益,改善企业经营效益。
破“7”之后,人民币走向何方?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在强美元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是否破“7”这一关键点位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应理性看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下汇率的波动。
他指出,中国央行可用于稳定汇率的政策工具较为丰富,包括但不限于启动逆周期因子、调节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其中,逆周期因子将直接作用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从历史经验看,该工具对于应对人民币持续的单边贬值行情非常有效。
罗志恒则表示,汇率破“7”也只是向均衡汇率的回归,不必过度担忧。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美元指数的强弱,二是国内经济恢复情况,三是维护汇率稳定的政策干预。但人民币汇率不具备长期贬值的基础,随着未来美元指数冲高回落、国内经济企稳恢复、政策工具的适当干预,人民币汇率将重新回到“7”以下,就像前两轮破“7”一样。
管涛预计,今年剩下的时间里仍然是“多空交织”,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双向波动的宽幅震荡走势。短期看,可能是偏空因素占上风,但年底不排除有一些潜在利好会逐步显现。